以学生为本,面向未来 ——经济系课程建设发展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22-07-15 11:31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为适应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的办学特点和优势设立的经济系,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论功底,系统地掌握货币金融、银行证券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当代全球金融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金融、贸易、投资的基本规则和惯例、有关金融法规,具备熟练运用英语从事与经济、金融相关工作的能力以及毕业后不断自我发展的潜能。能够胜任跨国金融机构、国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政府金融与经济管理部门业务工作。

鉴于此,经济系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创造性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根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调查为基础,科学分析金融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由此进行专业的教学改革:针对传统专业教学计划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习实验实践等方法,体现本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与特色。目前,金融学专业已经制订了较为系统的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了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专题研究与成果演示等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2)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较为科学,设施较齐全,实训效果较好

我系就注重加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开设模拟证券交易、商业银行业务模拟、互联网金融等实训课,校外建立以省内各证券交易所、银行、保险公司为依托的实习实训基地,便于学生完成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从而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顺利过渡。同时,也为教师更好地参加社会实践创造了条件。


3)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起点的师资队伍是本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此外,我们还将聘请一些来自行业的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行业兼职教师,进一步强化师资团队。


4)保障学生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专业坚持“岗、证、能”的特色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深化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提供“证券从业人员资格”、“保险从业人员资格”、 “国家报关员职业资格”、“外贸单证员职业资格”、“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等职业资格供学生选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专业强调技能的提高,紧紧围绕现代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职业需求,着力强化学生的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与银行、证券、保险、外汇方面的业务技能,以取得好的效果。

5)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稳步推进

金融学专业以 《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已完成课程相关的基本要素建设。目前正在准备《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建设工作。同时金融学专业还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通过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科学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面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按照“突出本校办学特点,强化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教材建设。目前,本专业教师积极组织主编、参编的教材包括《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

通过以上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努力,经济系将建设成为产学合作紧密,行业特色鲜明,社会与金融行业认可度高,实验、实训设施一流,“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素质优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展,项目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向湖北省及全国金融事业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点专业、品牌专业,推进金融学专业不断向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通讯员:唐烨  摄影:经济系)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07 10:05:57